当前位置:100EC>数字研究>【连载】“互联网+供应链”:革去弊端创造最优化
【连载】“互联网+供应链”:革去弊端创造最优化
发布时间:2015年09月18日 09:21:16

(电子商务研究中心讯)  导读:在今年两会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李克强总理提出了“互联网+”的概念,毫无疑问互联网已经成为不可阻挡的浪潮。在这波浪潮下,传统制造业经受了巨大的挑战,中国企业的传统供应链模式正面临着快速转型和创新挑战,而这种重大的变化中也蕴含着巨大的商机。

  所谓供应链(supply chain)是指由涉及将产品或服务提供给最终消费者的整个活动过程的上游、中游和下游企业所构成的网络。它由围绕核心企业的供应商、供应商的供应商和用户组成,包括从原材料采购开始,历经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直至最终消费者的整个运作过程。供应链管理(Supply chain management,简称SCM)指的是围绕核心企业,对供应链中的物流、信息流、资金流以及贸易伙伴关系等进行组织、计划、协调、控制和优化的一系列现代化管理。

  我想,站在互联网+的风口上顺势而为,会使中国经济飞起来。”3月5日,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制定“互联网+”行动计划,并正式确立其为国家战略。互联网已经逐渐跳出一个行业的范畴,正成为国民经济的一大新引擎。  

  响应总理号召,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在全国各大智库中率先出版“互联网”智库系列图书,本文摘选自全国首部详解“互联网+”理论框架的实践著作——《互联网+:跨界与融合》(www.100ec.cn/detail--6249575.html)。据目前全国新华书店、机场中信书店,天猫京东、当当、亚马逊中国、苏宁易购淘宝、微店、拍拍各大O2O渠道全线热销中,位居畅销书排行榜前列。

  本书作者团队汇聚了国内一线互联网+领域权威专家,包括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主任曹磊、易观国际互联网+研究院长陈灿、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副教授黄璜、互联网金融专家郭勤贵律师、传统企业转型专家卢彦联合编著,堪称“豪华”,本书是首部真正意义上讲解从“互联网+”的理论与框架到产业、企业实践的专著。以下是本书抢先试读:

  供应链发展经历三个阶段:早期的物流管理阶段,供应链仅仅被视为企业内部的一个物流过程。进入20世纪90年代的价值增值阶段,供应链就不再只是一条生产链了,而是一个涵盖了整个产品运动过程的增值链。如今的网链阶段,今天的企业间关系正在呈现日益明显的网络化趋势。

  面对着互联网的强势来袭,传统供应链存在哪些“痛点”

  首先,自身结构和运作方式致使“牛鞭效应”的出现。供应链由多个节点企业构成,核心企业的供应链管理能力不够强,集成化供应链系统未构筑,则供应链的结构层次一般较多,这必然会导致上游企业无法实时共享末端用户的需求信息。当用户的需求信息从供应链末端自下而上传递,经过层层过滤,必然会扭曲、失真。同时,需求预测、批量订货、价格波动以及短期博弈等运作方式也致使信息不对称和变形。因此,多层次的供应链网络、未集成的供应链系统、节点企业独立地进行库存及订货决策导致“牛鞭效应”产生。

  第二,缺乏规范和标准化程度低阻碍共享信息平台的建立。物联网技术的应用与发展起步较晚,由于物联网涉及的技术多,因而缺乏技术标准和行业规范,供应链管理过程繁冗和信息编码标准化程度很低,这无疑阻碍了SCM共享信息平台的建立。

  第三,节点企业信任机制缺失造成战略同盟形成困难。供应链上的节点企业之间为了暂时和短期利益,没有真正做到让供应链上所有成员共享全部信息,再加之信息技术应用的落后,使得供应链上下游企业之间的业务活动难以协调甚至造成脱节,使业务活动变成了各自为政,形成模糊的黑洞,导致成本高且可控制性差,所以供应链成员之间存在严重信任危机。

  第四,条块分割和行业壁垒延缓绩效评估体系的形成。尽管节点企业引入供应链管理,由于企业性质和生产过程的相异,很容易形成行业壁垒,出现“商业机密”为己所有、不为他用的现象。因此供应链成员间相互挤压十分突出,这种挤压表现为价格、成本和风险挤压,最终形成利润和生存空间的挤压。这种挤压不仅对弱势企业是打击,也对供应链造成负面的影响,通常造成供应链整体成本的增加,所以延缓供应链整体绩效评估体系的形成。

  供应链管理行业作为在物流及第三方物流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新兴服务行业,受到了国家的高度重视。2009年3月,国务院发布《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明确了物流业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并指出要运用供应链管理与现代物流理念、技术与方法,实施采购、生产、销售和物品回收物流的一体化运作。鼓励生产企业改造物流流程,提高对市场的响应速度,降低库存,加速周转。本章节出选自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出版的”互联网+“智库系列丛书第一部《“互联网+”:跨界与融合》。

  拥抱互联网必将使传统供应链经历一连串的变革

  变革一:电商供应链。移动互联网的迅猛发展催生了O2O、C2B、P2P等新业态,全球传统产业开始受冲击,受互联网思维与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深度影响出现变革,全球传统零售业将互联网化,拥抱O2O全渠道零售大时代。

  电商供应链的管理范围为零售管理、分销管理、库存和采购管理以及精细化仓库管理。通过利用数据分析和决策分析进行供应链的协作管理,达到降低成本的目的。电商供应链主要在设计能力、柔性生产、快递响应、销售预测能力几方面的优势,以创造出最大的客户价值。

  来自波士顿顾问公司对多家美国大公司的250位总经理及供应链主管进行的调查显示,超过半数的受访者认为,互联网能“极度改善”公司的供应链业绩。按平均数计算的话,他们希望由此每年降低3%的单位成本,同时将收入提高5%。

  变革二:供应链金融。2014年被称为是“在线供应链金融元年“,李克强总理去年初视察前海之后,互联网金融成为炙手可热的话题。互联网与供应链金融结合具有诸多优势,体现在网络化、精准化、数据化,资金到位更快,质押风险降低,信用评价更准确。

  据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100EC.CN)监测数据显示,2013年供应链金融规模已突破8万亿元,2014年突破10万亿元,2020年市场规模预计将达15万亿元。国际金融论坛(IFF)研究员、互联网金融千人会华南秘书长曾光曾表示,目前供应链金融呈现十大模式,包括商业银行供应链金融协同的电子商务平台;基于B2C,B2B,C2C电子商务平台的供应链金融;基于第三方支付的供应链金融;基于数据服务商的供应链金融;基于大数据预测信用风险的供应链金融;基于第三方协同平台的供应链金融;基于物流仓储的供应链金融;基于ERP系统的供应链金融;基于“在线产业带”的供应链金融。

  (图:供应链金融生态图)

  如图所示,供应链金融是供应链管理发展的一个高级阶段,而供应链数据金融是供应链金融发展的高级阶段,需要多方分工共同合作。未来供应链金融生态圈将是“入口+平台+数据+金融”,小前端、大平台、富生态,电商、物流、银行和实业界的跨平台融合将是大势。

  变革三:互联网定制。C2B颠覆传统制造业供应链,开创互联网定制模式。C2B模式实现的根本在于以互联网为基础,建立以用户为中心的互联网定制式敏捷供应链。C2B模式下的敏捷供应链对市场变化及用户需求变化的快速响应能力,比传统模式平均高近10倍。

  阿里巴巴创始人马云曾说未来的世界,我们将不再由石油驱动,而是由数据驱动;生意将是C2B而不是B2C,用户改变企业,而不是企业向用户出售——因为我们将有大量的数据,制造商必须个性化,否则他们将非常困难。

  2013年底天猫启动“数据共享计划”,将它们沉淀的行业数据分享给厂商,从价格分布、关键属性、流量、成交量、消费者评价等维度建模,挖掘出功能卖点、主流价格段分布、消费者需求、增值卖点来指导厂家的研发、设计、生产。现在天猫认为这样的模式可以复制到更多厂家,因为开始去承包生产线,引入更多厂商。

  这是一种用户不知不觉参与的C2B模式,可以总结为“大数据定制”。它即帮助厂家更好地满足用户的需求,也有助于帮助厂家减少库存、提升销量。规模化的结果是用户和厂家一起瓜分减少的成本。这种C2B模式的C是全网用户,并不需要兴师动众地组织团购,组织投票,组织调研。

  “互联网+供应链”未来发展趋势

  第一,全球化。随着供应、生产和销售关系的复杂化,该过程涉及的不同地域的厂家将越来越多,最终呈现全球性。全球供应链管理的形成,将使得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变得更加畅通,因此它不仅将增大整个供应链的总体效益,还能使单个企业借助庞大供应链的整合优势,在竞争中更主动、更有发言权。此外,跨境电商助推中国供应链走向全球化,中国跨境电商成外贸新蓝海,年均增速近30%,2016年将达6.5万亿元。

  第二,智慧化。借助大数据、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向智慧供应链迈进。企业要在竞争中取得优势地位,必须采用以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为代表的新一代先进信息计算进行供应链的优化和重组,实现供应链上各个节点的信息共享,从而提高供应链整体的竞争力。

  第三,敏捷化。基于网络的集成信息系统、科学管理决策方法、高效的决策支持系统,敏捷化是供应链和管理科学面向制造活动的必然趋势。

  第四,绿色化。综合考虑环境影响和资源优化利用的制造业供应链发展,使整个供应链对环境的负面影响最小,资源效率最高。

  第五,电子化。电子商务带来了供应链管理的变革,它运用供应链管理思想,整合企业的上下游的产业,以中心制造厂商为核心,将产业上游供应商、产业下游经销商(客户)、物流运输商及服务商、零售商以及往来银行进行垂直一体化的整合,构成一个电子商务供应链网络,消除了整个供应链网络上不必要的运作和消耗,促进了供应链向动态的、虚拟的、全球网络化的方向发展。

  【典型案例京东:与阿里从”用户争夺战”到“供应链的战争

  2012年11月27日,京东与中国银行北京分行签署战略合作协议,上线京东供应链金融服务平台,双方将向京东的合作供应商提供金融服务。京东当时供应商超过1万家,此举的目的是通过提供融资支持,帮助供应商加快资金流转。2012年底,京东已累计融资15亿美元,从中国银行、建设银行、工商银行、交通银行等金融机构,获得超过50亿元人民币的授信业务。2013年12月6日,京东“京保贝”3分钟融资到账业务正式上线。2013年9月下旬,百度和京东小额贷款公司的同一批次审批,上海市金融办已审批通过。

  业务模式:

  京东采取与银行合作的模式,金融服务包括B2B和B2C两部分。其中,B2B部分对供应商提供融资和投资服务。融资包括:订单融资、入库单融资、应收账款融资、委托贷款融资;投资包括:协同投资信托计划、资产包转移计划等。在这些融资中,京东扮演供应商与银行之间的授信角色,而资金的发放由银行来完成。B2C方面,京东面向普通用户推出金融频道,包括面向普通消费者的保险、理财、黄金、信用交易等。本章节出选自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出版的”互联网+“智库系列丛书第一部《“互联网+”:跨界与融合》。

  在供应商融资方面,比如说某个供应商向京东提供了一批商品,正常情况下京东会在收货后40天通过银行付账,也就是说供应商的资金会被京东占压40天。在这个周期内,供应商需要自己承担资金紧张的压力。但依据“应收账款融资”计划,该供应商可依据其供货账单,花费3~5个工作日从银行拿到部分货款,进行下一轮的周转,而京东会在原有的40天账期时限里,将资金付给银行。如果中间没有京东,该供应商只能单独找银行融资,需要进行抵押,同时还面临着很难从银行贷到款的问题。

  核心优势:

  在该模式中电商企业,可做到全方位24小时掌握其上下游企业的信用状况、物流状况、发货记录以及相应的企业信息,可以由此建立自己独立的信用评级机制为企业评级。而银行拥有资金,却缺乏这些小微企业数据,电商与银行由此构成互补关系。

  与阿里小贷对比:

  京东与阿里已从电商用户争夺战上升到两者“供应链的战争“。贷款年化利率:京东商城投融资管理部经理黄俊透露,京东供应链金融服务的贷款利率在基准利率基础上上浮10%—30%。这比阿里小贷的年化利率更低,目前,阿里信用贷款额度为5万—100万元,日利率在0.05%至0.06%之间。参照0.05%日息计算,阿里金融提供的信用贷款年化利率最低应为18%。

  阿里小贷2004年推出第三方支付工具支付宝并坐拥7亿注册用户后,阿里巴巴2010年和2011年先后成立浙江阿里巴巴小额贷款有限公司和重庆市阿里巴巴小额贷款有限公司,创造了“小贷+平台”的融资模式。阿里小贷主要为淘宝和天猫用户提供“订单贷款”和“信用贷款”两项业务(可以对比京东供应链金融提供的贷款及投资服务)。截至2012年年中,阿里小贷放贷资金累计已超过260亿元,为13万家小微企业提供融资服务。7月26日,阿里巴巴宣布将阿里小贷业务向除温州以外的江、浙、沪地区B2B普通会员开放。中小企业的融资是刚性需求。阿里小贷的成功已被证实,京东的未来也很可期。

  核心价值:

  京东启动供应链金融服务,将会有三个方面的好处。

  第一,可以解决各厂商因为账期而导致的资金流转问题;

  第二,京东可以做供应链金融服务赚取利息,在缓解自身资金压力的同时获得收益;

  第三,有助于提升京东营收和更紧密捆绑供应商,为卖家提供全方位服务,可以吸纳上游,繁荣京东商城。 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互联网+”智库系列丛书已出版《互联网+:跨界与融合》、《互联网+:产业风口》与《互联网+:普惠金融》,本章节出选自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出版的”互联网+“智库系列丛书第一部《“互联网+”:跨界与融合》。

网经社联合A股上市公司网盛生意宝(002095.SZ)推出消费品在线供应链金融解决方案。该产品具有按需提款、按天计息、随借随还、专款专用、循环信用贷、全线上流程操作等特点,解决消费品供应链核心企业及下游经销商/网店因库存及账期造成的流动性差“痛点”。》》合作联系

网经社“电数宝”电商大数据库(DATA.100EC.CN,注册免费体验全部)基于电商行业12年沉淀,包含100+上市公司、新三板公司数据,150+独角兽、200+千里马公司数据,4000+起投融资数据以及10万+互联网APP数据,全面覆盖“头部+腰部+长尾”电商,旨在通过数据可视化形式帮助了解电商行业,挖掘行业市场潜力,助力企业决策,做电商人研究、决策的“好参谋”。

【投诉曝光】 更多>

【版权声明】秉承互联网开放、包容的精神,网经社欢迎各方(自)媒体、机构转载、引用我们原创内容,但要严格注明来源网经社;同时,我们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将版权疑问、授权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NEWS@netsun.com,我们将第一时间核实、处理。

        平台名称
        平台回复率
        回复时效性
        用户满意度
        微信公众号
        微信二维码 打开微信“扫一扫”
        微信小程序
        小程序二维码 打开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