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100EC>媒体评论>莫岱青:线上线下联合已经是趋势
莫岱青:线上线下联合已经是趋势
发布时间:2015年09月02日 08:35:51

(电子商务研究中心讯)  摘要:近日,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网络零售部主任、高级分析师莫岱青在接受《法治周末》采访时表示,此次阿里和苏宁结盟之后,其他电商平台很可能也会有相应动作,老大和老三结盟,京东被夹在中间,不排除京东会有进一步行动。“线上线下联合已经是趋势,一切皆有可能,就像之前腾讯、万达和百度合作。

  以下为该报道原文全文,原题:《阿里“闪婚”苏宁 线上线下融合受关注》

  阿里巴巴和苏宁云商的合作引发了从普通百姓到商界精英乃至全社会的热议。而合作的后续,也在众多媒体与网友们的猜测与评价中……

  8月10日下午4时左右,阿里巴巴官方微博发布消息,称阿里巴巴集团与苏宁云商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共同宣布达成全面战略合作。阿里巴巴集团将投资约280亿元人民币参与苏宁云商的非公开发行,占发行后总股本的19.99%,成为苏宁云商的第二大股东。与此同时,苏宁云商将以140亿元人民币认购不超过2780万股的阿里巴巴新发行股份。

  阿里巴巴官微发布双方合作的确认消息后,8月10日下午4时30分,苏宁云商董事长张近东和阿里巴巴集团创始人马云同时现身新闻发布会,再次宣告了这场“闪婚”。

  阿里巴巴和苏宁云商的这次合作堪称中国零售界最大的战略合作,未来改变的或许不仅仅是零售平台,而且将形成包括大数据云计算等环节在内的更加丰富的商业生态。站在中国商业史的角度,此次合作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而由于二者合作将直接影响到广大消费者的消费体验,此事因此也引发了从普通百姓到商界精英乃至全社会的热议。

  舆论关注度走势分析

  通过分析监测可知,该事件是一次始于微博,由传统媒体、网络媒体、新媒体等共同推动助力,进而引发的全媒体共同讨论的商业事件。

  从8月10日阿里巴巴率先在官方微博确认合作事宜起,该事件的舆论关注度逐渐升温。当日下午,包括新浪、搜狐、网易、和讯、凤凰在内的诸多门户网站以及其他网络媒体如金融界、华西都市网、亿邦动力网均发布了相关信息,信息多为发布会通稿,主要介绍二者合作的具体信息。

  当日,多家微信公众号也发布了阿里和苏宁合作的消息。8月10日当天,36氪发布的名为《马云给刘强东的“新婚大礼”:阿里巴巴283亿入股苏宁云商,双方全面开展战略合作》的文章,天下网商发布的名为《重磅|阿里283亿入股苏宁,中国零售史上最大投资带来什么》的文章,阅读量均超过10万次,东方企业家、第一财经资讯公众号发布的文章阅读量也均超过5万人次。

  8月11日,媒体对该事件的讨论达到峰值。传统媒体如《中国经营报》《中国证券报》《南方都市报》《华夏时报》《经济日报》《金融时报》等接力报道,将关于此事的讨论引入更深层次。这些媒体报道的方向多为阿里和苏宁为何会联姻?双方联姻之后会发生怎样的化学反应?这一合作将会对整个零售业有怎样的影响?双方合作的前景怎么样?甚至有文章将报道方向延伸至零售业的其他参与者如国美应该如何应对。

  8月12日以后,从微信、微博到传统媒体对这一事件的关注度都开始下滑,但每天仍有数十篇新闻报道和微博、微信发帖。

  根据“新微邦”提供的数据,对此话题关注度最高的是门户网站,其中新浪新闻占比42.7%,搜狐新闻占比32.2%,而主流媒体官网关注度最高的光明网仅占比9.1%。

  网友观点倾向性分析

  零售业最终对接的是消费者,基于此,阿里巴巴和苏宁云商的合作也引发了诸多网友的热议。

  随机抽取332位网友的观点进行倾向性分析可以发现,有四成网友认可并看好阿里巴巴和苏宁云商的合作,认为二者是强强联合互补短板;有四成多网友认为阿里巴巴和苏宁云商的合作是为了对抗京东,并认为京东未来的日子会不太好过;仅有不足一成的网友不看好这次合作;还有少数网友质疑这次合作是否涉嫌垄断。

  认为双方合作互补短板的占40.7%。网友Maybe_dreaming:挺好,线上线下谁也无法取代谁,电商发展到一定程度后两渠道必定优势互补,在未来商业甚至渠道也会模糊。

  认为合作是剑指京东的占47.6%。网友环球名酒在线:应该说,阿里在物流方面的建树这么多年应该不大,所以才最终迫于无奈和苏宁联姻;当然这种强强联合,肯定是指向京东的,京东未来的日子不好过了。京东和腾讯联手,阿里和苏宁走在一起,这是电子商务零售行业的大事件,接下来电子商务行业的重新整合将会越来越快。

  对合作前景不看好的占8.1%。网友周彦超:不看好。真正的决战在用户体验上,而我对苏宁没信心。在苏宁买了N次东西,只成功了一次,其余都退货了。

  认为合作是否涉嫌垄断的占1.8%。网友蓝枫叶331:老百姓就怕垄断,一垄断价格就由行业巨头说了算了,希望电商行业多些京东,百花齐放,有竞争才有创新,老百姓也能货比三家得实惠。

  其他占1.8%。

  媒体报道分析

  对于阿里巴巴和苏宁云商的合作,《南方都市报》发表文章分析了二者联姻的原因,该报文章称:苏宁的目的非常明显,现金、流量、支付、大数据、互联网金融,缺什么图什么。最重要的是,将苏宁全国1600多家线下门店通过阿里的线上平台盘活。

  阿里的目标则更为广大。眼下携手苏宁,最直接的必然是以苏宁的品牌弥补阿里在3C这一块对老二京东的劣势。当然,从阿里的表述来看,目光还投向了更远的地方,阿里不仅希望通过苏宁的线下物流网络建立起一条供应链、获取更多的大数据资料,而连起来看,则是阿里在为未来的物联网时代布局,做未来的基础设施供应者。这样一来,意义已经完全超脱于电商之间的竞争。

  《经济日报》刊文分析了二者联姻带来的影响,文中称,多位分析师和业内专家表示,苏宁云商和阿里巴巴的合作,将有望实现多赢。首先,对于消费者而言,双方将打破场景限制、提升配送效率、完善售后服务,更好地服务于用户,提升消费体验。其次,对于合作双方来说,改变的不仅仅是零售平台,而且将形成包括大数据、云计算等在内的更加丰富的商业生态,展现数字时代商业的全新面貌,大幅提升竞争力。第三,对于平台商户、供应商而言,通过全球化平台的打造及信息技术的推动,实现供应链上的伙伴共赢,促进以满足消费者需求为目的的整个生产制造业的转型。

  《华夏时报》则关注了零售行业其他参与者可能的反应,其记者采访了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高级分析师莫岱青。莫岱青认为,此次阿里和苏宁结盟之后,其他电商平台很可能也会有相应动作,老大和老三结盟,京东被夹在中间,不排除京东会有进一步行动。“线上线下联合已经是趋势,一切皆有可能,就像之前腾讯、万达和百度合作。”

  新华社的文章则将角度定位在阿里巴巴和苏宁云商后续的整合上,发表了题为《阿里苏宁“婚后”磨合期还需迈过几道坎?》的文章。文中称,二者“婚后”面临的第一道坎是“婚后”谁当家;第二道坎是,脾气迥异,“婚后”磨合难度大,因为阿里与苏宁的公司文化及团队架构差异巨大,双方如此大规模的团队进行文化上的融合,在中国互联网历史上也没有成功先例,难度可想而知;第三道坎是,“联姻”带来的实惠有多大?新华社的上述文章对双方合作前景表示担忧。

  舆情点评

  如此大体量的战略合作,对于阿里巴巴和苏宁云商的意义不言而喻,这也是双方对此次合作信息严格保密的重要原因。

  据了解,阿里巴巴的公关是和公司签了保密协议的,不能对媒体透露任何信息。这种做法也的确吊足了媒体的胃口。

  张近东在8月10日上午还在跟李彦宏和王健林坐在一起聊“互联网+”,下午就和马云握手“成婚”了。这种突然袭击和剧情反转对舆论的冲击力不言而喻,也为二者合作赚足了眼球。

  但值得注意的是,无论是阿里巴巴还是苏宁云商,在发布会结束之后,官方都不再对合作的下一步动作作相关说明。

  这种做法无疑是明智的,毕竟阿里和银泰不那么成功的合作先例在前,二者签署战略合作协议之后,下一步整合的结果如何还存在很多不确定性。当下画的饼越大,可能会留下越多口实。

  对于此次战略合作效果而言,其关键点之一在于企业文化和经营理念的融合。阿里和苏宁,一家是基于合伙人制度创立的互联网企业,一家是创始人绝对控股的民营企业;一家充满狼性、四处出击投资,一家低调守成、坚信零售主业。如果两者不能做到企业文化和经营理念的无缝对接,其“婚姻”也很难能够持久。

  如何将线上经验和线下经验融合,也将成为对这次战略合作的考验。正如张近东所言,“阿里和苏宁,一个从线上走向线下,一个从线下走向线上。双方都走到了‘互联网+’的十字路口,在这个风云际会的历史关口,要么彼此冲撞,此消彼长;要么彼此融通,相得益彰”。值得期待的是,对于线上线下融合一定是未来发展的趋势这一点,双方达成了共识。(来源:法治周末 文/肖莎)

网经社联合A股上市公司网盛生意宝(002095.SZ)推出消费品在线供应链金融解决方案。该产品具有按需提款、按天计息、随借随还、专款专用、循环信用贷、全线上流程操作等特点,解决消费品供应链核心企业及下游经销商/网店因库存及账期造成的流动性差“痛点”。》》合作联系

网经社“电数宝”电商大数据库(DATA.100EC.CN,注册免费体验全部)基于电商行业12年沉淀,包含100+上市公司、新三板公司数据,150+独角兽、200+千里马公司数据,4000+起投融资数据以及10万+互联网APP数据,全面覆盖“头部+腰部+长尾”电商,旨在通过数据可视化形式帮助了解电商行业,挖掘行业市场潜力,助力企业决策,做电商人研究、决策的“好参谋”。

【相关阅读】
【投诉曝光】 更多>

【版权声明】秉承互联网开放、包容的精神,网经社欢迎各方(自)媒体、机构转载、引用我们原创内容,但要严格注明来源网经社;同时,我们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将版权疑问、授权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NEWS@netsun.com,我们将第一时间核实、处理。

        平台名称
        平台回复率
        回复时效性
        用户满意度
        微信公众号
        微信二维码 打开微信“扫一扫”
        微信小程序
        小程序二维码 打开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