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100EC>物流科技>【电商预警】快递纠纷投诉成热点海南12315维权
【电商预警】快递纠纷投诉成热点海南12315维权
发布时间:2013年12月27日 09:10:35

(电子商务研究中心讯)  近年来,物流快递服务已与广大市民的生活密不可分。特别是在各大网络平台“双11”、“双12”活动的促动下,参加网购的消费者越来越多,快递纠纷投诉量也随之呈现上涨态势。海南省工商局12315申诉举报指挥中心近日发布的4种典型投诉类型,其中有3种都是因为消费者维权意识不强,造成调解困难,损失难以弥补。为此,海南省工商局12315中心提醒,选择快递服务时要增强维权意识。

  只有口头承诺邮政快递违约

  消费者齐女士9月22日向海南省工商局12315中心投诉称,她于9月11日通过海甸某邮政营业网点给河南老家的父母邮寄几盒月饼。在得到业务人员最迟6天内送达的承诺后,她办理了邮寄手续。谁知10多天后,中秋节已过,老人还没收到月饼。齐女士很气愤,与邮政营业网点就赔偿事宜协商不下,向12315中心求助。

  12315中心解读:本案中,工商人员调查发现,齐女士出示的寄件单上没有相应的寄送抵达时间承诺,其所称的“最迟6天内送达”仅是邮政经办人员的口头承诺,且后来未得到经办人认可。因此,工商人员根据国家邮政局发布的快递服务邮政行业标准的规定,要求邮政营业网点按照快件丢失赔偿标准进行赔偿。

  未注明邮寄物品赔偿金额难定

  消费者李先生3月27日通过某快递公司将一部九成新的三星手机从海口邮往广东深圳。3月29日,深圳方收件人只收到手机盒子,手机不知去向。李先生要求快递公司按手机原价5888元予以赔偿。快递公司负责人表示,由于李先生寄运时没有按实报价,未注明包裹内物品名,也没保价,快递公司最多只能赔偿500元。经工商人员多次调解,双方对赔偿金额分歧过大,无法达成一致,只得向法院起诉。

  12315中心解读:本案中,消费者在包裹单上未写明具体物品,又未保价,因而无法对包裹内物品的实际价值予以估算。一旦出现问题,经营者大多以行业规定为由,仅赔付运费2至3倍的金额,从而使消费者蒙受一定程度的损失。

  先签字后验货物品受损维权难

  消费者张小姐于9月21日在网上购买了5瓶精油,9月27日到货,在确认外包装无破损后,她顺手在收货单上签了字。拆包后,张小姐发现其中的一瓶精油已破损,随后联系快递公司。工作人员称张小姐已经签字,无法赔偿,而且物品的外包装完好无损,无法肯定物品就是在运输途中损坏的。张小姐不服,打电话向12315中心投诉。对这种消费者签字后才拆包发现物品受损又提供不出有效证据证明拆包前已损坏的投诉,12315中心只能表示爱莫能助。

  12315中心解读:消费者一旦在快递单据上签了字,就意味着已经确认物流、快递公司的服务行为结束。如果在签字后验货发现物品受损或被掉包,又提供不出有效证据,只能承担举证不力的后果。建议消费者在签收时一定要慎重,先验货后签字。

  针对以上具有代表性的典型投诉案例,海南省工商局12315中心在此提醒广大消费者:托运或邮寄物品要选择证照齐全、经营规范的快递公司;邮寄时,最好与快递公司签订协议,明确双方约定的事项,寄送时一定要写清楚物品的数量(重量)、规格、价值;货物送达后,要在现场开箱查验;注意索要和保管好发票、收据等凭证,以便出现问题后获得合理赔偿。(来源:国家工商总局网)

网经社联合A股上市公司网盛生意宝(002095.SZ)推出消费品在线供应链金融解决方案。该产品具有按需提款、按天计息、随借随还、专款专用、循环信用贷、全线上流程操作等特点,解决消费品供应链核心企业及下游经销商/网店因库存及账期造成的流动性差“痛点”。》》合作联系

网经社“电数宝”电商大数据库(DATA.100EC.CN,注册免费体验全部)基于电商行业12年沉淀,包含100+上市公司、新三板公司数据,150+独角兽、200+千里马公司数据,4000+起投融资数据以及10万+互联网APP数据,全面覆盖“头部+腰部+长尾”电商,旨在通过数据可视化形式帮助了解电商行业,挖掘行业市场潜力,助力企业决策,做电商人研究、决策的“好参谋”。

【关键词】 验货签字温泉
【投诉曝光】 更多>

【版权声明】秉承互联网开放、包容的精神,网经社欢迎各方(自)媒体、机构转载、引用我们原创内容,但要严格注明来源网经社;同时,我们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将版权疑问、授权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NEWS@netsun.com,我们将第一时间核实、处理。

        平台名称
        平台回复率
        回复时效性
        用户满意度
        微信公众号
        微信二维码 打开微信“扫一扫”
        微信小程序
        小程序二维码 打开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