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100EC>行业研究>浅析:B2B营销在2019年的5个预测
浅析:B2B营销在2019年的5个预测
发布时间:2018年12月28日 10:44:39

(网经社讯)连接在一起的数据将成为王者,ABM将作为核心平台成为主导,但令人厌倦的老式的角色扮演广告将在未来一年内消亡……

当我们即将走过2018年时,我们大多数人已经至少花了几个月来思考2019年。想到未来这一年,我在想B2B营销人员的「下一步」。每年都变得越来越具有挑战性,因为每年的变化速度都在加快。但这也是为什么B2B在过去几年中成为如此充满激情和活力的市场的原因。

因此,以下是所预测的2019年B2B营销的五大趋势:

1. 对市场营销人员来说,ABM将成为营销技术栈的核心平台

虽然CRM是所有销售活动的记录系统,营销自动化系统几乎被所有经验丰富的B2B营销人员使用,但每种系统都具有众所周知的局限性。特别是,两者都关注已知的个人联系。在基于帐户的世界中,这还不够。因此,ABM平台正迅速成为B2B营销技术栈的「第三棒运动员」。通过CRM和营销自动化解决方案,B2B营销人员可以跨越个人账户,并在营销和销售活动中让更多人所知晓。

2.「连接的」数据将成为王道

从分散的martech视角来看,很容易理解为什么客户信息会变得孤立。从营销时代的伊始就一直困扰营销人员的挑战是难以获得一个真正360°全方位观察客户的视角。但是,将客户数据与不同的营销技术联系起来,对于许多营销人员来说已经越来越接近现实。

通过整合CRM、营销自动化和ABM平台等技术,营销人员可以开始在这些应用程序之间共享数据。这将开始为营销人员提供我们心心念念的完整的客户图谱。

3. 我们将停止谈论人工智能

对于B2B营销人员来说,AI在过去几年一直处在舆论的前沿和中心。这一情景即将改变。不是因为人工智能正在消失,而恰恰是作为一套基础技术成为一种既定的「存在」。像19世纪人们开始使用「电」一样,AI将成为所有营销、广告和销售技术认可并预期的技术。我们将不再谈论它,只是让它在2019年发挥出神奇妙用,例如预测网站访问者在购买过程的每个阶段,找到对他们来说最有用的内容或消息。人工智能在营销中的应用范畴几乎是无限的。 2019年以AI为基础的工具将对B2B营销人员的工作有实际作用。

4. 下一步的最佳行动将成为可能

营销人员长期以来一直在谈论采取理想的下一个最佳行动,因为营销计划需要判断人们在消费周期中的位置。但是,如果没有大量由AI实时合成的数据,那这一点就无法实现——人类无法处理这么多信息。人工智能的出现意味着基于消费周期中的特定活动被触发的下一个最佳行动将在2019年成为现实。

5. 基于角色的广告即将消亡

多年来,B2B广告商一直使用人物角色作为接触目标受众的代理人:他们的目标买家和意见领袖。但是,用于广告的人物角色差不多是猜测的实际触达的人数,因此营销人员每年都会在定位不佳的广告上浪费大量资金。B2B广告是现代化营销的最新前沿之一,但也最终正历经大规模的转型,这将显著提高广告收入的效果和每笔广告费用的效率。通过结合营销人员想要的可以快速理解的目标帐户,和复杂的动机数据,来识别究竟谁是做出采购决策的人。在2019年,B2B广告可以实现精准性和规模化。并最终取代我们被迫使用的令人厌倦的老式的人物角色。(来源:Martech Today 编选:电子商务研究中心)

网经社联合A股上市公司网盛生意宝(002095.SZ)推出消费品在线供应链金融解决方案。该产品具有按需提款、按天计息、随借随还、专款专用、循环信用贷、全线上流程操作等特点,解决消费品供应链核心企业及下游经销商/网店因库存及账期造成的流动性差“痛点”。》》合作联系

网经社“电数宝”电商大数据库(DATA.100EC.CN,注册免费体验全部)基于电商行业12年沉淀,包含100+上市公司、新三板公司数据,150+独角兽、200+千里马公司数据,4000+起投融资数据以及10万+互联网APP数据,全面覆盖“头部+腰部+长尾”电商,旨在通过数据可视化形式帮助了解电商行业,挖掘行业市场潜力,助力企业决策,做电商人研究、决策的“好参谋”。

【关键词】 B2B营销数据预测
【投诉曝光】 更多>

【版权声明】秉承互联网开放、包容的精神,网经社欢迎各方(自)媒体、机构转载、引用我们原创内容,但要严格注明来源网经社;同时,我们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将版权疑问、授权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NEWS@netsun.com,我们将第一时间核实、处理。

        平台名称
        平台回复率
        回复时效性
        用户满意度
        微信公众号
        微信二维码 打开微信“扫一扫”
        微信小程序
        小程序二维码 打开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