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100EC>数字生活>【融资事件】“运动保”获数千万元 Pre-A 轮融资
【融资事件】“运动保”获数千万元 Pre-A 轮融资
发布时间:2018年02月04日 09:42:56

(电子商务研究中心讯)  体育风险管理服务商“运动保”今年1月获得数千万元Pre-A轮融资,投资方为海豚大数据、康源汇盈,原有投资方前海长城基金追加了投资。

  运动保成立于2015年底,是一家运动风险管理公司,成立时获得百万级种子轮融资,2017年5月获得千万元天使轮融资。本轮融资主要用于渠道建设、产品研发和人才引入。

  自2015年国务院发布“46号文”以来,中国体育市场呈现爆发式增长,去年仅在体育局备案的赛事就有20多万场。在此期间,赛事、运动员及体育爱好者们将持续产生大量的保障需求。

  运动保以体育保险为核心切入点,提供综合运动风险管理服务,如专业体育项目保险、赛事综合保险、赛前体检、赛场救护救援、运动康复等。在保险产业链中,运动保扮演的是“科技+经纪”的角色,保险产品仍由传统保险公司提供,运动保负责为用户提供服务和匹配合适的保险产品,甚至倒逼保险公司去定制新的险种。

  作为经纪角色,运动保代表客户利益,主要为用户解决三类问题:买不到、买不对、理赔纠纷。在产品方面,针对已有保险产品的体育项目,公司会为用户匹配最合适、能保到的保险产品,避免买错险、保不到;针对尚未有成熟保险产品的体育项目,公司依靠积累的风险数据,倒逼保险公司去定制不同体育项目的险种;在出险后,运动保会协助用户进行理赔,要求保险公司严格执行保险条款;在服务上,运用各种移动互联网工具,优化投保和理赔环节的体验,消除用户传统观念中对保险的偏见和抵触。

  其业务中沉淀下的数据,正显示出越来越大的价值。投保过程中会留下身份信息和联系方式,用户的画像逐渐清晰:他的所在地?年龄、性别?热爱哪种体育运动?这些画像对于运动保和赛事运营方都很有意义。与此同时,运动保对各类体育运动的风险进行量化评估与跟踪,持续跟进不同项目的理赔率,为保险公司的核保、产品定价和产品优化提供指导。

  获客方面,根据运动保提供的数据,目前已经合作了中大型赛事运营公司上百家,各种规模的赛事数千场,涵盖了50多种体育项目。B端用户主要分为两类,一是体育赛事组织方、赛事运营公司,如中国排球超级联赛、搏击赛事“武林风”、四海钓鱼等都是运动保的客户;二是各地的体育场馆,一方面运动保满足其保险需求,提供场地责任险等,另一方面把其作为流量入口和销售渠道。

  C端用户主要是通过B2B2C的方式获取,一场马拉松赛事就可以触达2-3万的精准人群。接下来运动保会开始探索对用户的运营转化,主要尝试的方向为健康险和运动康复。

  目前运动保在全国13个省设有区域合伙人,他们多为对了解体育产业、在当地有一定资源人脉的人,如:民间体育场馆运营者,体育赛事组织者,群众体育KOL等。目前运动保已在20多个省份开展业务,计划本轮融资之后在上半年完成全国34个省的区域合伙人及渠道建设。

  运动保团队目前共30余人,其中有来自保险业和互联网技术背景的专家,也有运动员和资深体育管理者。创始人兼CEO庞刚,毕业于香港理工大学,金融和互联网科技等领域连续创业者。首席增长官江波曾任职超级课程表、Insta360全景相机。首席战略官徐钦冲曾任职平安保险、保网、1号店、前海人寿、前海保险交易中心等。(来源:36氪)

网经社联合A股上市公司网盛生意宝(002095.SZ)推出消费品在线供应链金融解决方案。该产品具有按需提款、按天计息、随借随还、专款专用、循环信用贷、全线上流程操作等特点,解决消费品供应链核心企业及下游经销商/网店因库存及账期造成的流动性差“痛点”。》》合作联系

网经社“电数宝”电商大数据库(DATA.100EC.CN,注册免费体验全部)基于电商行业12年沉淀,包含100+上市公司、新三板公司数据,150+独角兽、200+千里马公司数据,4000+起投融资数据以及10万+互联网APP数据,全面覆盖“头部+腰部+长尾”电商,旨在通过数据可视化形式帮助了解电商行业,挖掘行业市场潜力,助力企业决策,做电商人研究、决策的“好参谋”。

【相关阅读】
【投诉曝光】 更多>

【版权声明】秉承互联网开放、包容的精神,网经社欢迎各方(自)媒体、机构转载、引用我们原创内容,但要严格注明来源网经社;同时,我们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将版权疑问、授权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NEWS@netsun.com,我们将第一时间核实、处理。

        平台名称
        平台回复率
        回复时效性
        用户满意度
        微信公众号
        微信二维码 打开微信“扫一扫”
        微信小程序
        小程序二维码 打开微信“扫一扫”